第四十三章:来自汉王的招揽-《大明:三朝帝师,从永乐开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自古以来,王位或者皇位的传承,都是一件关系国家政局稳定与否的大事。

    最早先在商朝时期,继承制度是按父死子继,辅之以兄终弟及来实行的,但后来逐渐变成了向嫡长子继承制转变的趋势。

    到了西周初年,周公制礼作乐,实行嫡长子继承制,并且进行了规范。

    “立嫡以长不以贤,立子以贵不以长”。

    长子继承制有许多缺陷,为什么还要坚持这种制度呢?

    其实,不采取这种制度,可能弊端更多。

    有个俗话,没有规矩不成方圆,如果不事先确立一个固定的继承模式,就会乱套了。

    比如说都觉得选贤制比较好,那我们看看古代如果实现选贤制,有什么问题。

    嫡长子制度,就是事先确定了唯一候选人,父皇一死,他可以顺利继位。

    如果是选贤制呢?

    那竞争的人选就多了,竞争的人一多,这里头的事情就更麻烦。

    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过,比较出名的便是九子夺嫡了。

    封建制度之下,不可能有比较科学的衡量贤明,才能的标准。

    谁也说服不了谁,到时候只好凭实力了。

    大家都操起兵戈开战,天下顿时就会大乱,到那时最倒霉的就是老百姓了。

    有可能打来打去,谁也得不到皇位,朝廷失去控制力,王朝就会解体。

    历史上此类事件也出现的不少。

    苏泽对汉王也没有恶感,起码现在是没有的。

    可他不能坐视有人威胁到朱瞻基的地位,他的命运早在离开清风县的那一刻就与朱瞻基绑定到了一起。

    同时他也不想看到历史上叔侄相残的那一幕重演。

    虽说汉王嘴巴是臭了一点,脾气也不是那么好,可苏泽觉得汉王不算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人。

    况且朱高煦领兵打仗是一把好手,海外那么大的地盘,放朱高煦出去打江山好像也不错。

    不一定非要盯着大明本土嘛!

    念头一起,苏泽起了劝说的心思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