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一十二章 巴达维亚-《天策大明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距离南京万里之外,巴达维亚城。

    巴达维亚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,自古便是输出胡椒和香料的著名海港,当地土人称之为巽他格拉巴,意思是"椰林密布之地",或"椰子林的世界"。

    当年,穆斯林首领领导当地土人打败了前来试图殖民的葡萄牙船队,收复了巽达加拉巴,把这里改名为雅加尔达,意思是"胜利之城"、"光荣的堡垒",后世雅加达的名称就由此演变而来。

    不过从广东等地漂洋过海而来的明人习惯称之为"椰加达"或"椰城"。福建等地的后来侨民又称之为"巴城"。

    到了此时,荷兰人统治了这里,便又换上了荷兰的别名"巴达维亚"。

    荷兰人为了永久占领和管理巴城耗费了的巨资和精力。初期,由于巴达维亚人口稀少,缺乏粮食供应,没有木材建造船舶和房屋,周边地区都是荒凉的沼泽地,罕见村庄人烟,当地的土人也是异常的原始,不堪大用。

    这里雨季洪水泛滥成灾,还常有老虎、野猪、犀牛等猛兽出没,同时四周也面临周边穆斯林王国的敌视和威胁。

    荷兰人便耗费巨大的钱粮从印度科罗曼德尔海岸的石场运来巨石,从东爪哇的扎巴拉砍得柚木,从当地采集珊瑚石,并从大明东南沿海招募来大批可靠又吃苦耐劳的工匠,在巴达维亚的废墟上建立起此时巴城的雏形。

    巴城的主要建设工程,如运河与排水道的挖掘、房屋和港湾的建造、城墙及防护要塞的修筑大多由大明工匠承包兴建的。华工熟谙制砖和砌砖工艺,令荷兰人甚为称道,同时也对大明充满了忌惮。

    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,在巴达维亚周边,荷兰式运河、城堡、市政厅、基督教堂、拉丁语学校和市场区相继出现,一座繁华的荷兰式城堡拔地而起。

    不过到了此时,随着巴达维亚的完工,以及荷兰人在这里站稳了脚跟,荷兰人对大明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,由原先依靠大明工匠、移民的态度,直接转变为防范、抵制,甚至的想方设法打压、排挤的态度!

    华夏子民在东南亚的活动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,早在荷兰人到达巴达维亚这里之前,中国的商人在东南亚的地位一直很高。

    据《宋史》记载:“中国贾人至者,待以宾馆,饮食丰洁。”,“凡见唐人至其国,甚有爱敬,有醉者则扶归家寝宿,以礼待之若故旧。”

    在真腊,“土人最朴,见唐人颇加敬畏,呼之为佛,见则伏地顶礼。”(《真腊风土记》)

    在暹罗,“国人礼华甚挚,倍于他夷……若有妻子与中国人同好者,则置酒饭,同饭共寝,其夫恬不为怪,乃曰,我妻美,为中国人喜爱”(《瀛涯胜览》)。

    因为华夏子民普遍拥有较高的知识与技能,不仅能够成为当地官员,甚至享有部分法律豁免权。在真腊,法律规定当地土人杀唐人一律处死,而“唐人杀蕃人至死,亦重罚金。如无金,以卖身自赎。”也就是说,中国人杀了土人,只要花钱就没事了。

    在文郎、加里曼丹,男女通奸罪当处死,但华人与当地女子私通便可豁免,但需“削其发,以女妻之,不听归也”。

    但是这一切在荷兰人来到东南亚后便改变了,华人的地位开始急剧下降。

    此时在巴达维亚城内,荷兰远东公司的殖民主官范泽瑞召集了城内所有管事,开始商议接下来对大明的政策。

    这些人全都是此时荷兰在巴达维亚的首脑,众人对巴达维亚的未来有着完全的决定权,可以暂时不必向荷兰本土汇报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