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一十六章 海市蜃楼-《国潮1980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有人说,感情上的苦恼都来源于人的幼稚和不理性。

    其实不是这样的。

    因为哪怕是成熟的、理性的情感,也一样会有苦恼。

    最现实的例子,就是远嫁海外的米晓冉。

    毫无疑问,与不太把她当回事的宁卫民相比,深爱着她的赵汉宇才是真正的良配。

    更何况,赵汉宇优秀的家世还能为她在海外求学创造便利的条件。

    那么既然发现自己的单相思的恋爱是错误的,米晓冉能够毅然决然的转身离去,与另一个更珍惜自己的人携手共度一生,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。

    但不得不说,这世上的许多事情都是看着很美好的。

    遥远的异国,终究不会是尽善尽美的天堂。

    当米晓冉怀揣着对幸福生活的期待,提着好几箱子的行李,踏上飞去异国的航班,来到了美国最发达的城市——纽约。

    并且成为一个小有资产的华人家族新成员,把自己的一切托付给那些相当陌生的婆家人。

    这其中的苦与乐,以及所经历的文化差异和观念冲撞,恐怕也只有她自己才能体会到,才能说得清楚。

    米晓冉绝不会否认她初到此地时,对美国的第一印象极好。

    事实上,从她坐上飞机靠近舷窗的那一刻起就兴奋得不行。

    十几个小时的漫漫长途,她一点也没敢睡,而且她的手始终与赵汉宇搅缠一处。

    因为她怕这是一个梦。

    尤其是当飞机最终降落在肯尼迪机场的一瞬间。

    仅从舷窗上往下望了一眼,她就感受到自己心“砰砰”直跳。

    要知道,那正是夜幕降临的时候,她的眼前是一片五光十色的灯海。

    真是像文学作品里的描述完全一样,宛如大海一般的那种宽广,宛如璀璨的星空一样的辉煌。

    和国内顶多就一线灯火情况大不相同。

    想想看吧,对于一个第一次见到这样差异的人,还能不震撼吗?

    米晓冉看到的这一幕,简直成了她一生中难忘的情景。

    就如同当年坐船来到纽约的意大利人和爱尔兰人,都会情不自禁的对自由女神像肃然起敬、顶礼膜拜。

    她也把在空中看到的一片灯海,视为自己美国梦开始的象征。

    这天,是赵汉宇的大哥赵汉章亲自开车来接的他们。

    当米晓冉坐上豪华的卡迪拉克轿车,她首先就惊讶于汽车设备的高级,座位的舒适程度。

    在京城她坐过几次小汽车,可比起“凯迪拉克”感觉就完全不同。

    京城的大多数汽车,没有空调,只能收听广播,甚至连腿都放得不舒服。

    而这种真正的高级汽车给人的感觉是,宽大、平稳、舒适、流畅,不时还冒出一般香气。

    等到汽车开始平稳的高速公路,纽约的长岛像一座海市蜃楼,灯光闪烁,通体秀明般地展现在米晓冉眼前,她更感到眼界大开。

    不用说,80年代初期的美国,经济水平当然和我们改革开放初期的共和国窘然不同。

    这一年,我们国人年平均收入为七百四十二元人民币,而同时期的美国人均年收入是一万八千美元。

    这一年,美国99.5%的家庭至少拥有一台电视机,超过90%的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,超过50%的家庭拥有两台或以上的电视机。

    平均每三个人就拥有一辆小汽车。

    实事求是的说,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,早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。

    反过来看,我们的共和国,还处于工业化进程的艰难跋涉中。

    所以无论是高速运转的城市、忙碌的美国市民、林立的摩天大楼,满大街的好车、名车。

    还是上下四五层的立体交叉公路,拥堵的公路上望不尽的车灯。

    那都是米晓冉连想象都想象不出的,自然看得眼花缭乱,无比惊奇。

    再之后,当来到赵家位于长岛的别墅,身处在方方正正的红砖绿瓦下。

    赵家的广阔的花园、全自动的车房、巨大的带壁炉的客厅、侍候家务的佣人、带浴缸的卫生间,以及十六道山珍海味的酒席,又让米晓冉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精神冲击波。

    在她的心里,或许只有大地主刘文彩才有可能拥有这样的住宅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