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03章:谁算计了谁-《大隋第三世》
第(3/3)页
这个山东士族组建起来的走私团伙,固然让各大士族赚得盆满钵满,却也养活了大批靠偷渡吃饭的船员、伙夫、力丁、纤夫等等,这足有一两万人的团伙,一大半是各家子弟和家将、奴隶,余下一部分则是从天下各处雇佣而来航海能手,以及造船工匠。
水是最难琢磨、最变幻无常的东西,温柔时予取予求,愤怒时摧毁一切,海上运输必须与汹涌的激流斗、与险恶暗礁斗、与莫测天气斗,说不定还要与大隋海军斗,只有避开这一重重险关,才能换来应得一口饭吃,然而这些人用命搏到的财富,总共不到一成,另外九成,皆归几大门阀所有。
但不管分到多少,这些人都必须紧紧团结在一起,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生存机会。于是久而久之,便形成了一套严酷的制度,与军制毫不逊色。
陆上之军若有一名士兵不服从军令,未必影响到整支军队命运,整场战役的结局,可在海上,每个人都有他不可替代的位置,一旦懈怠,就会使整条船、整支船队为他陪葬。所以每条船必须有严格规定,以近乎比军规还要严厉的规则来约束大家。
在行船过程中,要是有哪个刺头敢违抗命令,绑上石头沉大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,甚至是死者家属也默认这种规则。
久而久之,就形成带有帮会性质和军队性质的特殊队伍,只是目前来说,尚未有人要去挣脱山东士族的掌控,只因大多数人都是千年士族的奴隶,一代为奴、世代为奴的观念已经深入到了他们的灵魂之中,在他们的思维之中,根本没有‘自立’之念。
各家能够抽调出来的海船尽都云集于此,周边海面上的大船桅杆密集如林,黑压压的数百艘船覆盖了数里,每艘船上都装满了粮食,总计起来便是卢豫所言的四十万石,按照大隋现行的‘十进制’来算,那就是四千万斤,可以一次渡过渤海,只要从辽水北上,便可运回辽东。
这么庞大的船队当然不可能一次性进入辽水,否则,那必是自寻死路,但他们有办法分批运到这里,也有办法分批运回,因为在靠近双辽郡的海域上,还有一个名叫觉华岛的中转据点,船队到达那里之后,可以利用环形岛链作为掩护,等到天黑,再分批进出辽水。
只是夜晚的大海充满了杀机,海面上布满大大小小的漩涡,船只稍不留神就会遭遇大漩涡,只要被吸住便是船毁人亡的下场
他们以前为了能够安全在晚上偷渡,做了充分准备,一次又一次的在白天黑夜的各个时辰渡河试探,经过无数代人的努力,牺牲了无数人,总结出一套套行之有效的夜行经验,详细到每一天、每个时辰的每一刻,只要遵照这一套套用无数人性命总结出来的经验去航行,几乎是万无一失。就拿今天来说,一更时分出发最为安全,而且根据前人记录以及老船员的经验,夜晚虽然视力不佳,但今晚的水面却比白天更安全。
作为长期在海上跑船的人,他们心知船只一旦出发,就是驶向未知未来,稍一不慎,再也回不来了,所以在航行之时,每个人都会集中精力,认真的度过一呼一吸,但出发之前,也会珍惜每一刻休息时间,所以此时虽未天黑,但整个大钦岛,除了在水面上微微起伏的船只之外,一切都显得格外宁静,几乎所有人都处于睡梦之中。
虽然他们有着一套比‘军纪’还要严峻的‘军纪’,但这些类似于私军、死士的人,终究不是纯粹军人,所以哨所之类的也布得马马虎虎,再加上长期无人前来,且又是大白天,所以哨搭之上几乎没人。
然而危险!
往往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候猛然出现,尤其是在大海之上,更是如此。
这些人并不知道,早在他们还未潜出辽水的时候,已被杨侗、杨师道、房玄龄等人分析透了,并且得出‘郑氏’只能从辽东、冀州、幽州购粮填亏空的结论,更不知定论刚出不久,杨侗就已经通过飞鹰传信的方式,严令长山群岛上的海军关注渤海海域。
所以当这伙人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悄悄南下之时,实则有大隋海军哨船在一路追踪。
这一实情,与刘燕客之遭遇何其之似?
就在天黑之前!
隋军斥候已经消除了散漫的哨兵。
当陆陆续续登陆的士兵得到消息,便在斥候的率领下,杀向了走私团伙的宿营地,营地中的人正处于睡梦之中,被杀了个措不及防,惨叫声响成一片。
或许个人实力不弱于隋军,便论及协同作战能力,这些人哪是正规军的对手?大隋军队打了这么多年仗,也证实了一个道理,那就是一个国家只要还处在正常状态,真正的精锐对所谓地方豪杰完全就是碾压状态。所谓“高手在民间”之说是多么的不靠谱…
在这大钦岛上所发生的突袭之战,亦然如是。
第(3/3)页